螺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螺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复星2号人物梁信军复星不是PE

发布时间:2021-01-08 02:51:15 阅读: 来源:螺钉厂家

此种背景下,他说复星不是PE,投资理念更像巴菲特,只做价值投资:一是对象不分上市、没上市,二是不分国内或国外,只要是能从中国增长中受益的、只要是复星能为企业增长提供价值的、在合适的时机都可以投。“对所投资的企业,我们愿意花三到五年时间来参与优化它,这其实也就是复星投资的门槛。我们在意自己能否为企业提供长期的附加值、在意这种附加价值能力的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复星旗下投资企业已有28家是上市公司。今年至今,已有4个投资项目上市、1个在排队发行,还有5个进入审批通道。

学巴菲特,做“复星特色”投资

复星旗下投资企业已有28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市的有滨化股份(601678)、陕鼓动力(601369)、爱仕达(002403)、汉森制药(002412)等4个,有1个在排队发行,还有5个已进入审批通道

理财周报:我印象中复星的PE做得不错,刚上市的爱仕达、汉森制药都是你们投资的。今年上市的有多少家?

梁信军:首先,复星不是PE。复星的投资模式更接近巴菲特。

就全世界来看,投资集团有几种类型,一种是PE,一种是投资控股集团比如GE,管控极其严格。也有介乎当中的,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巴菲特。复星要走的路线就是巴菲特的路线。

到目前为止,复星旗下投资企业已有28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市的有滨化股份、陕鼓动力、爱仕达、汉森制药等4个,有1个在排队发行,还有5个已进入审批通道。

理财周报:您提到走巴菲特路线,复星的投资模式和巴菲特似乎还是有一些区别?

梁信军:从更本质上来说,我认为融资模式决定了投资模式。巴菲特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和保险浮存金,因其具有长期特性,所以持有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业时间长。复星过去一直是用自己的钱,现在我们在探索怎么做资产管理。当然,我们还缺好的保险资金来源,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认真考虑的、未来要增加的一块业务。

另外,由于我们有一个广泛的多产业背景,使我们的投资有更大优势。比如在江苏,我们先投资了南钢,接下来在江苏当地的医药、地产、商业板块投资都非常大。

我们也会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一些财务投资和产业投资的转换。对于经过小投资或小比例的投资证实有效,值得长期持有的投资,我们可以转换成长期心态的产业投资。

理财周报:巴菲特是著名的白衣骑士,总在企业陷入绝境时出手,然后使其妙手回春。在这方面,复星会走巴菲特路线吗?

梁信军:我们也是价值投资者。在管理上,我们会更加强调优化运营这一块。一个企业被你投资之后它的增长率是不是真的在提高?这是复星追求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对所投资的企业,花三到五年时间去参与优化它,这也是复星投资的门槛,不少机构没耐心、也没能力做。

理财周报:确切地说,复星的投资到底是如何定位的?

梁信军:我们要做“复星特色”投资,定位很清晰。第一,复星不是简单纯粹的PE,PE只是投资公司当中一个极端表现形态;第二,复星做长期价值投资,如果某些产业未来十年二十年能长期保持高速成长,我们会乐于持有,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就像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几十年;第三,我们是寻求高增长机会的,这点跟一般人认为的PE一样;第四,我们原则上只投资能受益于中国成长的企业。

危机持续,中国进入内需驱动阶段

消费驱动会推动内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在大大高于GDP成长的15%-17%的年成长率

理财周报:今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市场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局势分歧很大,您怎么看?

梁信军:我觉得危机还在持续。上半年的时候,很多人在讨论是危机后还是后危机,现在看来都不是,是持续的危机。只不过危机的肇始者从金融机构换成了政府。

为什么我说危机还在持续?所有人必须认识到,在前一个阶段扮演危机拯救者的政府,也就是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负债都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2009年政府负债占GDP的比重,整个欧元区达到了78%,美国达到84%,英国和日本也远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的安全边际,低于这个数字的非常少,只有卢森堡、中国等不多的国家。

另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3%是安全边界,但现在除了中国,几乎世界上所有主要经济体都超过了这个数字。

所以这场危机并没有结束,希腊债务危机只是冰山一角,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乏力。

理财周报:正在持续的危机,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梁信军:这场危机让全球的经济分工格局在调整,全世界范围的资源、资金的分配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发达经济体面临持续的危机,而新兴国家的稳定和增长,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全球投资者所接受。

有很多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会从第四变到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元区。中国经济总量上增长非常之快,而名次进步最快的将是印度。所以,无论是讨论产业发展还是投资机会,都要关注中国和印度。

理财周报: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这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多数人认可。那中国会出现哪些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

梁信军: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弄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将迅速且不可逆转地进入到内需驱动阶段。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一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因素,会导致1-2年内外商投资、外需持续减弱,比如作为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的美国、欧洲、日本(占我们出口的50%以上),他们的需求在减弱,消费模式在改变,短期内难以逆转;二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使然,中国像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一样,进入了工业化驱动之后的消费驱动了,三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迁、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农村消费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政府政策导向推动。

从全世界几千年的发展进程来看,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经过几个发展阶段:一是要素推动型阶段,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体现在中国是1978到1998年这二十年,主要靠劳动力流动性加强推动、辅以房产流转、银行商业信贷出现带来的资金流转等生产要素的驱动。其背景是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解放,可以到城市打工,以及商品房的出现、“拨改贷”,受益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房产、银行业。

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驱动,在中国,是从1998年到2010年,体制上主要依靠产权改革,受益的为重化工业、能源、原材料与基础设施。那个时期的明星行业,毫无疑问是造船、炼钢、化工,还包括能源、矿产资源等。

第三个阶段就是消费驱动,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这个阶段了。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会伴随分配机制的改革,就业人口收入增长,城镇化程度提高,最终推动内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在大大高于GDP成长的15%-17%的年成长率。

当然今后若干年,中国也必将会显现出向金融消费驱动的趋势。

5年内成第二大消费国,品牌走俏

关注消费和消费升级,消费品本身、有品牌的消费品,为消费品服务的媒体、网络、广告,为消费服务的物流、渠道等

理财周报:说到内需,一个很流行的观点是,收入分配机制改革难,拉动内需见效慢。您怎么这么乐观?

梁信军:一来中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间人均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1.8%,这是中国能够进入内需驱动型发展阶段最根本的原因。其次中国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国的53%左右,他们在2008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000元,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可以带来未来近十年的消费的高增长。就像已经为中国内需贡献68%的城镇居民,在10年前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时,就曾带来整个中国内需的高速增长。

另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容忽视,全中国的人口,将近45%是在1963年前后7年出生的。就是我们所谓的“婴儿潮”。从2008年开始,“婴儿潮”一代的第二代都进入了黄金的消费年龄,他们和父辈、祖辈不同,不但敢于负债消费,还敢于和能够花父母和爷爷奶奶积累的储蓄。

还有就是城市化的驱动,也很强劲。依据国家远景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约55%的水平。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城市人口约1.53亿人。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要融入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会有新的消费产生,要买房子、家电、卫生教育。另外还有政府的政策导向。

从这几点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消费驱动为主的新阶段,是不可逆转的。

理财周报:未来消费的爆发性增长会带来多大的投资空间?

梁信军: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全球资本都在觊觎。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看一下全球消费市场格局:全球目前主要的国内个人消费市场,美国有将近10万亿美元,欧洲大概有7.8万亿美元,日本约3万亿美元,中国排第四在2万亿美元左右。

但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消费龙头美国的复合增长率只有3.9%,而日本是零。而按照过去十年中国12.1%的增长速度,五年之内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市场总量相当于美国1/3到1/4,达到约5万亿美元的水平。当然其实我认为未来五年的速度会大大高于过去十年的复合增长率的,很快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内需市场跃升到国际主要的地位。

理财周报:消费概念包罗万象,投资机会主要会在哪些领域?

梁信军:中国的消费模式在改变,从生存保障型逐步到发展和享受型。从投资角度说,用长达十年的眼光看,应该更多关注跟中国内需消费关联的行业,消费和消费升级。这里面包括消费品本身,有品牌的消费品,为消费品服务的媒体、网络、广告,为消费服务的物流、渠道等等,也包含医疗、医药、商业网络、房地产跟金融等等。由于中国的全球制造大国地位没有改变,资源类在中国也会长期看好。

如果中国未来十年GDP的成长率能平均在6%到7%的话,我非常相信基于个人消费的中国内需,会在15%到17%,大概相当于GDP的2.5到3倍。品牌产品的增长,肯定会超过内需的增长。服务于品牌塑造的行业,成长甚至会超过品牌本身。品牌如果是19%,那么服务于品牌塑造的行业,甚至可以到20%,甚至21%、22%,包含媒体、商业推广、广告。

上游被迫转向全媒体,广告空间大

今年中国广告市场总量达到5600亿元,5-10年间增长率也许会达到15%甚至是20%

理财周报:为品牌服务的行业中,您怎么看媒体行业?

梁信军:目前媒体面临着深刻的挑战。传统媒体的挑战,首先是来源于受众的改变,越来越多媒体受众把空闲时间花在手机上,花在网络上,而不是花在电视跟报刊上。另一个特点是花在社群中,社区社群内的影响力非常大,口碑传播很快。

其次源于成本的上升:媒体的版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在逐年提高;印刷、纸张的成本和发行成本也逐年攀升。

所以我们相信,媒体的形态不仅在往电子版转型,更多情况下,媒体被迫要转往一个全媒体概念,要尽量覆盖受众的关注时间。这是媒体的投资者、媒体人在琢磨、在头疼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理财周报:传媒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和转型压力,对广告行业意味着什么?

梁信军:新的传播手段当中,有一部分目前可能在受众里面只有10%-20%关注份额,以后可却会成为高比例关注度的强势媒体。对于广告公司来说,这非常重要,跟媒体打交道的方式可能很快会发生改变:有一部分强势媒体你不必对它点头哈腰了,有一部分现在不重要的媒体,未来可能成为强势媒体。

从客户需求来看,广告主的品牌需求程度会大大提高,尤其是本土品牌对广告的投放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很多广告主对新的媒体传播渠道严重不熟悉,他不知道要选择什么,但已经感觉到光电视、报纸不行。网络能不能做,做到哪里,他不清楚;除了网络还有什么能做,他也不知道。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尝试用效果可测量的广告方式。你传递到有效客户了,我付钱,很多人开始尝试这些东西。这对广告行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会。

理财周报:据我所知,国内广告企业小散乱,像省广股份(002400)这样的4A公司还不多。您觉得广告行业的投资机会有多大?

梁信军: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广告行业年均增长约31%,增速远超过GDP。中国在全球广告市场的占有率也从2006年的5.0%上升至2008年5.5%,2007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预计今年可能超越德国晋升为全球第四,总量达到5600亿元。有一个中介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三年中,中国的成长大概是6%多。我个人的观点,也许他的预测是偏悲观的,我预测5-10年间中国的广告市场增长率也许会达到15%甚至是20%。

南京皮肤病研究所需要预约吗_幼儿白癜风治疗要注意什么吗

重庆治疗牛皮癣比较好的医院是哪个

上海治疗脑瘫哪家好:小儿脑瘫疾病的治疗办法

盆腔炎的分类有什么

上海外阴白斑医院

上海的哪家妇科医院口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