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螺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云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群众持续增收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1:40:48 阅读: 来源:螺钉厂家

云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云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2013-08-13 16:36:10 http://www.xzsnw.com 稿源:山南网 作者:

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 云丹

7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在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讨论时作了题为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的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的高度,就 为什么、什么是、怎么样 开展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大讨论活动的相关问题作了科学解答,为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理论高度和现实意义。下面,结合会议要求,我简单作个交流发言。

首先,结合专题学习,谈一下对讨论活动主题的认识。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讨论活动,紧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重申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的重大理论,鲜明回应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一)讨论活动主题抓住了根本。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讨论主题重温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站在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强调了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指明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切合了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明确了 我是谁 这个前提、 为了谁 这个目的、 依靠谁 这个方法,为我们开展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讨论活动主题考虑了实际。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全地区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推进跨越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本质是为了群众利益,根本要依靠群众力量,要求是当好群众公仆。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讨论主题响亮回答了我们推进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主导力量和自身定位问题,明确了我们干事创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三)讨论活动主题切中了要害。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坚强后盾,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否直接关系我们党的存废兴亡。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违背了党的宗旨要求,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讨论主题,本质上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其次,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贯彻陈书记讲话精神的想法。

我是谁、依靠谁 本质上是为 为了谁 服务。个人认为,对山南来说, 为了谁 就是要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各族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结合分管工作实际,重点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两个方面谈点想法。

(一)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群众生产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发展基础、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抓住了环境建设、跨越式发展、民生改善及农牧民增收的根本。对于我地区来说,关键是要加强水电路讯、城乡统筹、生态环境、公共公益四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夯实民生的物质基础。

加强水电路讯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农饮巩固工程,推进县城防洪、灌区干渠、草场灌溉等项目建设,协调雅砻和卓玉水库尽快落地,并在水库、灌区、农饮等方面储备一批项目。推进藏中能源基地建设,实施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到2014年实现电力人口全覆盖。加快浪洛油路、江北公路和雅江特大桥、汀勒公路等项目建设,尽早开工建设加桑公路二期、泽贡快速通道等工程,并着眼 发展山南、连接拉萨 储备一批大的交通项目,争取到2015年乡镇、村居通油率由目前的55%、22%提高到100%、60%。大力实施通信畅通工程,到2015年实现乡乡通光缆、村村通邮、户户通电话目标。

加强统筹城乡基础建设。以 八到农家 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好1129户安居工程和无能力建房贫困户安居工程建设,实施好49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75个自然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储备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项目,提升农牧民安居乐业水平。坚持城乡一体、以城带乡,打造人居环境示范镇、历史文化名镇、工业强镇、边贸重镇、旅游名镇等藏南特色小城镇,实施好泽当停车场、公厕、街心公园、公交站点等项目建设和各县县城功能提升工程,并在市政道路、城镇供暖、给排水、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储备一批大的项目,提升城镇功能和品位,增强城镇吸纳集聚能力,争取到2015年地区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推进城镇市政设施市场化托管运营工作,健全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集体维护制度,提高城乡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益。

加强生态环境基础建设。以建设 生态美好模范区 和 美丽山南 为目标,大力实施 生态强地 战略,提升环境质量和水平。构建 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人工造林、防沙治沙等工程建设,围绕神山圣湖、湿地、水源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林下资源开发、生态搬迁等储备一批项目,申报建设羊湖等神山圣湖国家公园和错那沙棘林、桑日马鹿、隆子错那湿地保护等动植物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到2015年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9.2%。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好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各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等项目,到2015年主要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继续实施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和人工造林示范区、种草示范区、林果示范区建设,到2015年创建24个生态乡(镇)、120个生态村居。

加强公共公益基础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好地区第二职校和乡镇 双语 幼儿园建设项目,并在县级高中建设、校舍改造、网点覆盖等方面储备一批项目,使教育工作继续走在全区前列。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县医院标准化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控制及重大传染病控制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力度,实施好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土地治理、农田建设等工程,推动种养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到2015年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提高到45%。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公益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到2015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健全就业和社保体系,推进五保供养、孤儿收养、社会救助、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救灾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基础建设,确保发展成果普惠各族群众。

(二)通过收入水平的提升促进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农牧民收入是 三农 问题的核心,也是全面小康的硬性目标。方针上应该坚持城乡统筹的理念并实行 多予、少取、放活 的政策,模式上应跳出 三农 解决 三农 ,综合运用工业化富裕农牧民、产业化发展农牧业、城镇化繁荣农牧区的方法,战略上应通过综合施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适当倾斜,措施上可通过农业、劳务、城镇、政策四个方面促进农牧民增收。

发挥农内基础作用。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即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围绕黑白青稞、红土豆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龙头企业,注册驰名商标,培育知名品牌,增强综合效益;市场化方面,将内外市场体系、现代物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竞争能力;标准化方面,将规范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安全结合起来,从源头保证质量。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加速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立科技投入增长机制,提升农牧业科技含量和农牧民综合素质。深化经营体制改革,推动土地草场市场化流转,完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形成主体明确、资金充裕、收益稳定的农牧业经营体制。

发挥劳务带动作用。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有利于农牧民更新观念和增加收入,减轻资源和生态压力,推动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发展,应把劳务输出作为治本的重大战备来实施、重要的富民产业来发展、最大的增收项目来推进。积极开辟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新途径,着力形成有序转移的新机制,紧盯吸纳能力最强、农牧民参与度最高的建筑建材等领域,重点通过实施 百千万 技能培训等工程提升农牧民建筑施工技能,通过提升资质等措施在每个县扶持1至2家具有实力的农牧民施工队发展成为施工企业,从而承接更多的大型工程、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健全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体系,降低劳务输出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强化劳动监察、社会保障、安全监管等措施,减少农牧民后顾之忧。

发挥城镇引领作用。城镇化水平过低,是制约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是人口转移实现分工协作、要素集中实现高效配置、产业集聚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我们实施以工业强地战略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离不开城镇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关键是要减少农牧民、提高生产率、搞活服务业。推进城镇化,应建立城乡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一体统筹的社保体系,使农牧民进得来、留得住;应科学规划城镇布局、规模和容量,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产业发展,使城镇形成强大的吸纳能力。应强化农牧民转移的政策保障,健全土地流转等经营体制,保障农牧民在享有农村既得政策利益的前提下有序转移,从而达到城镇集聚化发展、农村规模化生产的双赢效果。

发挥政策兜底作用。政策性收入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源稳定,潜力巨大。应不断拓宽补贴补偿资金渠道,在及时足额发放良种、农机具购置、家电家具下乡等补贴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区森林草场、水土涵养、资源储备区面积广阔的优势,通过扩面积、提标准、增人数的方式增加生态领域收入。应建立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分配公平优先的分配机制,加大对农牧区的倾斜力度,健全农牧民的保障体系,重点在培训、就业、救助等方面照顾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农村弱势群体,通过公共服务的减损减负增加农牧民收入。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产业、就业、搬迁等开发式扶贫推动贫困人口稳步脱贫,最大限度增加农牧民收入。

天津尾矿库防渗

合肥推刀

陕西桌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