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螺钉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花旗明年A股望涨至4050点看好券商等四大天王

发布时间:2020-10-17 02:22:34 阅读: 来源:螺钉厂家

花旗:明年A股望涨至4050点 看好券商等四大天王

根据内地居民金融调查统计,2013年居民房地产于资产占比为66.4%,而金融资产仅占居民总财富10.1%;其中仅6.5%居民有投资股市,在高储蓄率、股市低渗透率下,以及中央以保持稳定增长为2015年首要任务,可为A股提供明显的上升潜力,看好的行业包括航空、汽车、内银、券商等。

花旗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蔡真真12月15日在香港媒体见面会表示,由于受到投资增长放缓的影响,预期中国经济增长将从今年的7.3%下降至明年的6.9%,但对于股市未来的发展持正面态度。  尽管目前仍有产能过剩及房地产增速放缓的问题,中信里昂中国香港策略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张耀昌在会上表示,国内市场仍然有减息以及降准的空间,而利率下调空间仍然有1%的幅度,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次数也会在2次。

他指出,降息的速度不会太快,因为监管机构担心太多的资金会流向股票市场,而A股最近的成交量大幅增加也是散户主导的,此轮高涨行情浪潮或持续至3月份。  外资机构Jefferies发表报告,看好A股的上涨趋势,上证综合指数在明年可望达到4050点(相当于预测2016年市盈率15倍)的高位,恒生国企指数上攀15420点(相当于预测2016年市盈率10倍),分别有38%及37%的上升幅度。  该行指出,根据内地居民金融调查统计,2013年居民房地产于资产占比为66.4%,而金融资产仅占居民总财富10.1%;其中仅6.5%居民有投资股市,在高储蓄率、股市低渗透率下,以及中央以保持稳定增长为2015年首要任务,可为A股提供明显的上升潜力,看好的行业包括航空、汽车、内银、券商等。   机构策略汇总>>>  海通2015投资策略:用好三把利刃 买入房地产板块  高盛高华:明年楼市资金搬家股市 沪深300升至3000点  国泰君安:有钱就是任性 沪指明年看高至3200点  中金2015年策略展望:股债双牛 收益有望达20%  申万:2015年A股或涨600点 蓝筹龙头是首选资产  高盛:继续看好中国股市 2015年将上涨14%  小摩5年来首次看好A股 预测明年涨幅超10%  国内外券商论战2015年A股 明年股市将踏上3000点  银河证券董事长:日成交将破万亿 望3年攀上5千点  国盛证券:明年A股最高看至4000点 关注改革带来的机会  兴业证券:春节后或暴涨 2800点附近将遇强震荡  招商证券:2015年看多蓝筹 政策利好有望延续  中信证券:明年布局新蓝筹和新成长  瑞银证券: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明年低配A股  法兴:这才是真正牛市信号!A股两年内或上涨50%  东吴证券:牛市已经到来 2015看好八大领域机会

中国股市:短期狂欢还是长期牛市?  自央行宣布降息以来,沪深股市一路高歌猛进,沪指甚至一举突破3000点大关,创44个月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量破万亿,民间投资热情大涨。尽管随后股市经历了短暂的深度回调,但是不少人认为牛市依然可期。伴随股市的节节走高,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此前提出的“卖房买股”的言论被媒体误传并大范围传播,引发热议。此间,质疑与批判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做出表态,警示中小投资者不要被市场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的言论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此轮股市快速上涨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看待其中蕴含的风险?“卖房买股”言论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未来牛市是否可期?为探究以上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本期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434期,以飨读者。(廉薇)  股市狂欢背后的推手  《21世纪》: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多地楼市也是量价齐跌,11月以来,股市却屡创新高,您认为股市暴涨的宏观背景是什么?支撑这一轮快速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林采宜:股市的上涨或繁荣,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从中长期来看,最根本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考察沪深两市共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数据,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盈利见底的公司数量达到了70%,三季度已经出现了回升,这是股市上涨的基础之一。而经济转型期产能出清的效应,是使得整体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企业盈利能力回升的原因。  第二,推动股市上涨的直接因素是资金链。今年四季度以来,整个市场无风险利率中枢在下移。尤其是两周前央行的降息,向市场传递了非常明确的预期,即中国的利率已经见顶,市场大都预计未来会进入降息通道,无论央行是否会持续降息,目前市场都在预测整体资金链会更加宽松。同时,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下降。过去十年中国M2从10几万亿涨到100多万亿,发行的货币大部分都进入了房市,催生了房地产价格拼命上涨。过去两年,大量资金流入了理财产品,目前在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和互联网理财中囤积了约40万亿资金,其中部分资金,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由于收益率下降,流出理财产品,进入了股市。这是此轮大盘股暴涨的一个重要的资金力量。  第三,此轮股市大涨与现有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有关。券商从去年开展融资融券以来,通过信用交易机制,可以把现有的股票作为抵押,向券商进行融资交易,今年一、二季度融资业务部门每天开盘后就出现爆满的局面,用尽全部融资额度。融资制度提供了杠杆效应,放大了做多的力量,这是推动股市上涨的交易制度的力量。  第四,目前由于股指期货,国内市场有做多和做空两个方向,很多在股指期货做多的机构和个人,通过杠杆放大了做多的预期,在股市拼命拉升指数股,在两个市场都可以获利。所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都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股市目前做多的能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指数股、大盘股的放量上涨。  第五,预期。现在“资金牛”已经变成了“预期牛”,“预期牛”又会量化“资金牛”。  长期来看,我认为无风险利率下行和企业盈利提升是支撑因素,也是催化剂。这一轮股市涨势如此快速主要是“资金牛”和“预期牛”在发挥作用,而不是“改革牛”或企业的“盈利牛”。  刘纪鹏: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处于徘徊和探索中,尽管最近行情突然向好,但是市场对快速上涨背后的成因,也就是中国经济是否完成了转型还不明确。此外,无论注册制,还是证监会探索自身的“监审分离”都尚未完成,整体行情尚不明确,所以我对这一轮行情还不敢下定结论。  暴涨暴跌下的风险  《21世纪》:近期,因为股市大涨,很多机构和散户纷纷通过融资融券业务等加杠杆操作,您如何看待股市快速上涨当中的风险?  林采宜:通过加杠杆操作这是国际惯例,实际上应该是对冲风险,而不是取消融资融券。应该放大融券,加强做空机制,在产品创新方面力度要增加。不应该对市场过多限制,那样会缺乏活力。任何市场不能完全没有泡沫,完全没有泡沫的市场就像没有泡沫的啤酒一样,就不好喝了。  要如何避免严重后果,应该增加双方力量的操作手段。比如现在股市中做多的能量很强,但是没有做空的手段。现在能够融券的品种非常有限,进行已经炒到很高价位的股票,想把券融过来,再抛空很难,操作上风险非常大,难度也很大,而且融券的品种非常有限。市场总是由空方和多方组成,现在多方力量可以通过杠杆放大能量,空方力量除了把股票卖了以外,没有能量去放大他自己做空的能量,这就造成多空双方市场操作能量的不对等。这个不对等与制度设计有关系,因为成熟的市场肯定是双边市场,双边市场就是多方有诸多手段来放大能量,空方也有足够手段来放大能量,进行多空对搏。多空对搏有一个好处,能够强化整个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而现在就等于多方拿着斧子上场,空方是赤手空拳。如果双方的力量能够均衡,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就会更为成熟。当然市场会波动,但是波动后走向均衡的几率会更加。所以市场的发展不是把现在融资融券关掉,而是要发展更多的做空机制。其他绝大部分国家都有双边交易,比如香港市场有期权、个股期权、个股期货,但是国内市场没有这些产品,我们现在做空产品严重不足,所以每次中国股市一上涨就是疯涨,因为多空双方的能量和工具完全不对称。以前是单边市场,现在是准单边市场,这是由不成熟的交易制度设计所导致的。  《21世纪》:近期股市在暴涨之后又经历了暴跌,您认为这是否是正常回调?  林采宜:这是市场正常的回吐。因为大量获利后,券商等板块已经上涨100%以上。现在市场预期监管会收紧,因为证监会有几百家企业在排队IPO,只要IPO开闸,股市的供求关系马上就会改变。  此外,A股从2100点启动到现在,股指涨幅已经超过30%,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回调,所以从理论来说回调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需要的。另外,市场目前预期监管当局会出台措施,包括证监会已经明确了新股发行注册制,注册制真正出台可能尚需时日,但目前已经过会以及在整理过程中的企业达到几百家,随时都可以放入市场,适当浇灭过热的股市,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手段。  “卖房买股”的本来面目  《21世纪》:您之前提出一个“卖房买股”的观点,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随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12月5日的表态中提到“中小投资者要理性投资,尊重市场、敬畏市场,不要被市场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的言论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等。您能否对此做一些回应?  林采宜:新闻媒体报道中提及我所说的“卖房买股”,起因是今年11月26日我在公司的机构策略投资大会上的发言《经济转型周期中的大类资产配置思维》。首先我所谈的是大类资产配置,而非股评;其次,我面对的是职业投资人,而非普通老百姓。  第一,关于“卖房”的概念。我认为,目前的转型周期按照十年来看,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从2013年起,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下,过去连续12年上涨的房地产牛市应该已经结束。未来五年至八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整体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经历较长的调整期。在这个调整期到来的初期,应该减少对这类资产的配置。这里不是指普通老百姓应该卖掉住房。大类资产配置中,资产指投资性资产,而不是住房。我更愿意把住房理解为特殊的耐用消费品,如果只有一套住房,这是消费的概念。但是,如果拥有五套、八套甚至更多的房产,在资产结构中是继续持有房地产还是持有权益类资产,这就需要在如何选择不同类别资产中做出决策,我是针对这个决策做出的建议。我认为房地产在未来五到八年中处于调整期,可能会下行,即便没有大幅下行,房地产本身的收益率已经很低,现在租金价格比非常低,同时价格上行的空间也很小,所以应该减少对这类资产的配置。  第二,关于“买股”的概念。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两个季度上市公司的盈利见底,上市公司只是中国众多企业中的代表,可以从中看到整个实体经济正在走出衰退,站在复苏的起点上。这个时点上我说的“买股”,并不完全是指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不是炒股票的概念,而是购买企业的权益,也就是可以增持股权。经历过冬天后活下来的企业,下一轮就会步入复苏阶段,在复苏起点相对来说股权估值比较低,购买企业的股权比较便宜。所以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也是这个概念。  综上,我的观点是,从大类资产的配置而言,房地产现在处于下行周期的起点,实体经济现在是见底后处于上行的起点。所以资金应该流入实体经济,不要再去炒房产了,政府也一直强调要扶持实体经济。大类资产配置可以有各种方式,包括并购、第三板和其他的方式来持有企业股权。  我当时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出的“卖房买股”,是大类资产配置的概念,不是股评,也并不是让老百姓把房子卖掉去炒股票,这完全是两种概念。“卖房”不是卖住房,“买股”不是到二级市场炒股票,而是进入实体经济,去购买企业的股权,长期持有。  长期牛市可期?  《21世纪》:未来中国股市前景如何?中长期来看,牛市是否可期?  林采宜:长周期来看,牛市是可期的。  从政策面来看,第一,2015年之后,中国的改革会进入深水期,部分改革比如民生政策、财税政策改革会立竿见影。由于对未来社保形势预期的改善,以及当前民生支出的增加,都会增加中国老百姓对于医疗卫生、养老的消费支出。这是改革释放出的消费红利和产业红利。  第二,明年可能会在要素价格市场化方面进一步推动改革,进而推动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这样来看,目前市场回报率非常低的亏损企业或项目可能会面临出清压力。这些出清会使劳动力、资金等有效资源离开低效率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更好的配置,这也能改善目前的信贷资产质量,促使资产回报率回升。  第三,今年政府取消了很多行政审批清单,我认为明年很可能推出政府的权力清单,即把行政审批权力进一步下放,减少政府对部分领域的干预,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随着整个权力清单的不断缩小,明年的制度效率应该也会有所提高。  从基本面来看,目前经济总量增速下行不可扭转,因为制造业过剩还没有完全出清,出清的过程将在明年持续一段时间,但在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下降的同时,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会继续上升。到今年第四季度,我个人估计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48%-49%,明年可能会超过50%。通过结构调整或结构改善,制造业新兴产业,比如智能电器、医疗卫生、健康产业成长性较好。而产能过剩行业会持续苦闷,比如煤炭、有色金属等。国内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去产能角度,对煤炭行业都是噩耗。此次大宗商品、工业用金属价格下跌对国内的上游企业,以及生产原材料的采矿业也是一种打击。所以明年这些上游企业面临两重困境,一是产能过剩,包括煤炭行业遇冷、清洁能源的替代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通过输入性价格传导形成压力。  刘纪鹏:当前的“三期叠加”,以及金融风险爆发期、政治社会变革的敏感期,都需要股市来化解。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需要一次性的政策调整,因为这不能化解货币市场的利率问题,需要的是降息降准。当良好的外部环境构造好之后,市场需要内部制度性变化,证监会需要变革,如果这些变革没有跟上,很难断定大牛市来了。  政策应该进行反思,我国M2总量接近110万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世界第一大央行,总资产比美联储大1.5倍,为什么这么多资产不能引到股市中,为什么没有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股市?  此次央行降息,领导一定要下狠心,在当前如此困难的时期,一定要抓好市场,资产市场事关信心问题,市场如果发展良好,财富会很快增值,就能够解决融资问题。所以,这次的牛市是需要我们讴歌的,但是我们希望是在有基础的背景下,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扩大市值。因此改革中还需要配合政策的放松,稳住当前的经济增速,才能为市场带来信心。  我国股市为何七年沉寂?因为创业板用2800亿资金就创造了355家高价股,中小板、创业板宗旨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拯救了深交所,但是深交所的小小板和创业板却没有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依然垄断。所以新三板的诞生、四板的发展是改革之路,不是简单总量政策放松和紧缩之争。  我多次提到股市的制度性问题,比如在一级市场上,家族企业一股独大,在二级市场上的减持不受任何限制。如果这两个问题得到改善,股市就有了上涨的基础。按照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支撑股市上到4000点。其中重要的是发展一个公平和正义的市场,解决这些年大家痛恨资本市场的内在问题。决策领导在政策上要保持新常态,不要无理由地加息和紧缩,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侧重于改革上打破垄断,这也要求证监会的领导实实在在地本着保护投资人利益,在限制市场不公平的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关系上,平衡深市小盘的暴涨、新庄制的诞生和大盘蓝筹股发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制度变革,为股民、投资者点赞,这样市场的基础才能巩固。(21世纪经济报道)

要适应中国股市新常态  上周,仅仅五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便大涨9%站到了2900点之上,本周一更上层楼收盘在3000点之上。这轮上证指数的飙涨主要依赖以金融股为首的大盘蓝筹股的上攻而实现,其抢筹资金之汹涌、攻势之凌厉,以及屡屡打破历史之最的成交天量,不仅让教科书上的所有证券分析的技术失灵,让许多证券分析师的预测落空,还让那些已经习惯了熊市思维的买了小市值股票的“满仓踏空者”郁闷不已,更让那些早在2400点就已“马放南山”空仓准备来年行情的机构投资者措手不及。  行情发展的迅速,成交量的屡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一贯沉闷的长期被边缘化的大盘蓝筹股的迅猛崛起,让市场上的大部分投资者反应不过来以至慌了手脚,或是感觉很不适应进而引发出“大盘疯了”、“有钱就任性”的抱怨之语。  这波由大蓝筹引领的上涨行情是真的“疯了”吗?这些蜂拥而入的资金真是非理性的吗?我们不妨来看下数据并作下比较。以这次上涨的领头羊之一——对攻城拔寨起到最大权重作用的银行板块来说,即便在今年平均已经涨了50%以上之后,其平均市盈率还刚刚在6倍左右,平均市净率还不到1.1倍,仍是A股中最便宜的板块,更不及国际成熟市场里的银行股平均13~15倍市盈率的一半。这里很有必要强调的是我国上市银行的质地以及监管水平是毫不逊色于那些国际上的著名银行的。  再来看这次涨幅最大的券商股。经历了七年的熊市,A股中的券商板块是股市中最熊的板块之一。但牛市中最得益的毫无疑问是券商股,只要看看目前A股的成交量和融资量以及蜂拥而来的开户大潮,今年券商的收益一定会呈爆发式上涨的。  而反观那些中小市值的股票,其平均市盈率已达60~70倍,一些所谓的题材股和概念股的市盈率甚至已达百倍以上,成了全世界最贵的股票群。难道在中国股市只有全世界最昂贵的中小市值股票上涨才是对的、可以接受的,而全世界估值最低、分红又高的中国大蓝筹板块的上涨却是不理智的吗?  所以,笔者认为这波大盘蓝筹股的“疯涨”非但没有“发疯”,更非不理智,而是一批得风气之先的聪明资本在中国A股市场上一次成功的抄底运作,是在沪港通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同国际成熟资本市场逐步接轨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结构性调整,而近期央行降息所致的无风险利率的降低恰好引发了这波波澜壮阔的行情。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从一种人们已习以为常的模式突然向另一种模式转换时,往往会让市场中的大多数人一下子适应不了,转不过弯来。记得前两年中小市值股票在市盈率30~40倍时,市场曾激烈暴发过“泡沫论”的讨论,而如今,中小市值市盈率高达60~70倍时,市场反而安之若素地达成了一致。这便是资本市场永远存在的“羊群效应”。以致在市场出现重大格局变化时,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准备,真成了人们调侃的“满仓踏空者”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种全新的运行态势之中。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无论是对内所要大力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所要加大的对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还是对外要实施“一路一带”的战略以释放出中国过剩的产能等等,这些举措和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中国政府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中国资本市场的这着棋尤为关键。所以,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必将催生出中国股市的“新常态”,唯有适应,才能紧跟潮流、紧跟趋势。(第一财经日报)

AEAS

什么是ap课程

alevel培训课程

aeas培训